1、眼科处方药物市场容量及前景分析
根据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年,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12,427亿元,比2005年增加8,005亿元,年均增长23%,比“十五”提高3.8个百分点。
完成工业增加值4,688亿元,年均增长15.4%,快于GDP增速和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实现利润总额1,407亿元,年均增长31.9%,比“十五”提高12.1个百分点,效益增长快于产值增长。由于医药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12。
根据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目标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目标年均增长16%,实施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完善价格招标医保政策、发挥药品监管调控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保障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转变、工作强度增大、过敏源增加、用眼不当等各类因素的影响,眼感染、角结膜炎、干眼症、角膜损伤溃疡、视频终端综合症、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疾罹患率逐年增高,眼科处方药物市场增长较快。
2008年至2011年,依据IMS统计,我国眼科处方药物市场规模分别为亿元、14.25亿元、16.95亿元及20.53亿元,其中2009年较2008年增长17.67%,年较2009年增长18.95%,2011年较年增长21.12%。根据IMS的预测,2012至2016年,我国眼科处方药物的市场规模将保持20%的复合增长率,2016年将达到52亿。未来眼科处方药物需求将持续增长,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产品市场前景本次募集资金项目生产的品种全部为眼科药物,覆盖眼用抗感染药(S01A)、其他眼科用药(S01X)、眼用非类固醇消炎药(S01R)、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剂(S01F)、眼用抗炎/抗感染药联合用药(S01C)、人工泪液及眼润滑剂等在内的眼科药物产品系列。
(1)眼用抗感染药(S01A)市场分析眼用抗感染药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术前术后的预防等,受经济发展与医改等带来的居民支付水平的提高、居民治疗观念及用药习惯的改变、各类手术显著增加等因素,2011年眼用抗感染药市场规模已达到4.95亿元,占当年眼科处方药物市场销售额的比例为24%,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眼科用药类别之一。
目前在眼用抗感染药市场中,主要产品有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等。公司在眼用抗感染药中主要有迪可罗眼膏/滴眼液、迪友眼用凝胶。
根据IMS报告,2011年,公司在眼用抗感染药中的市场占有率为12%,位居行业第三位,未来在城市人口增长、新产品上市、部分仿制药品上市等因素的推动下,眼用抗感染药市场预计2016年将达到7.14亿元规模,市场空间广阔。
(2)其他眼科用药(S01X)市场分析其他眼科用药主要用于治疗在其他细分眼科用药中未涵盖的眼科疾病,分为角膜修复、视网膜病变及其他三大类,其中角膜修复类药物所占比重最高、增长最快。
根据IMS报告,受角膜修复市场增长带动以及眼底病变患者增多等有利因素推动,2008年-2011年其他眼科用药市场规模分别为2.13亿元、2.68亿元、亿元及4.01亿元,其中角膜修复类药物2008年-2011年的市场规模分别为0.72亿元、1亿元、1.31亿元、1.71亿元。2011年其他眼科用药占当年眼科处方药物市场销售额的比例为19.52%。
目前在其他眼科用药市场中,主要产品有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卵磷脂络合碘片等。公司在其他眼科用药中主要有速高捷®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属于其他眼科用药中的角膜修复类产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生产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同样为其他眼科用药中的角膜修复类产品。
根据IMS报告,2011年,公司在其他眼科用药的市场占有率为6.9%,位居行业第6位。未来5年,在人口增长、角膜损伤患者增加、医保覆盖范围扩大等因素推动下,角膜修复类药物市场预计2016年将达到近5亿元的规模,市场增长较快。
受益角膜修复类市场推动等因素,其他眼科用药市场规模预计在2016年增长至10.4亿元。
(3)眼用非类固醇消炎药(S01R)市场分析眼用非类固醇消炎药主要用于治疗葡萄膜炎、角膜炎、巩膜炎、春季结膜炎、围术期抗炎等眼科疾病,根据IMS报告,2008年-2011年眼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市场规模分别为0.44亿元、0.55亿元、0.81亿元及1.21亿元。2011年眼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占当年眼科处方药物市场销售额的比例为5.89%。
目前在眼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市场中,主要产品有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等。公司在眼用非类固醇消炎药中主要有迪非滴眼液。
根据IMS报告,2011年,公司在眼用非类固醇消炎药的市场占有率为6.9%,位居行业第2位。未来5年,在新产品上市、相关手术量的增加、人口增长、医保覆盖范围扩大等有利因素推动下,眼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市场预计2016年将达到近4.14亿元的规模,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剂(S01F)市场分析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剂主要用于散瞳、检查用散瞳及调节麻痹剂、屈光检查等。根据IMS报告,由于儿童屈光检查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驱动的眼底疾病的增加,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剂发展较快,2008年-2011年市场规模分别为亿元、0.35亿元、0.39亿元及0.46亿元。2011年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剂占当年眼科处方药物市场销售额的比例约为2%。
目前在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剂市场中,主要产品有阿托品、复方托吡卡胺(托吡卡胺/去氧肾上腺素)、山莨菪碱。公司在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剂中有迪善眼用凝胶、卓比安®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根据IMS报告,2011年,公司在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剂的市场占有率为,位居行业第1位。未来5年,受儿童屈光检查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驱动的眼底疾病的增加的带动,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剂市场将保持继续增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5)眼用抗炎/抗感染联合使用药(S01C)市场分析眼用抗炎/抗感染联合使用药主要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的眼部疾患及外眼部细菌感染等眼科疾病,根据IMS报告,受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进入医保目录等有利因素,2008年-2011年眼用抗炎/抗感染联合使用药市场规模分别为1.05亿元、1.19亿元、1.44亿元及1.57亿元。
2011年眼用抗炎/抗感染联合使用药占当年眼科处方药物市场销售额的比例为7.65%。
目前在眼用抗炎/抗感染联合使用药市场中,主要产品有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眼膏等。公司生产的佳名滴眼液即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根据IMS报告,2011年,公司在眼用抗炎/抗感染联合使用药的市场占有率为5.3%,位居行业第4位。未来5年,随着用药需求的不断增长,眼用抗炎/抗感染联合使用药市场将不断发展。
(6)人工泪液和眼润滑剂(S01K)市场分析人工泪液和眼润滑剂主要用于治疗干眼症等眼科疾病,根据IMS报告,由于干眼症患病率的明显提高、医生和患者对干眼症认知度的提高等因素,2008年-2011年人工泪液和眼润滑剂市场规模分别为1.16亿元、1.39亿元、1.75亿元及2.48亿元。2011年人工泪液和眼润滑剂占当年眼科处方药物市场销售额的比例为12.06%。
目前在人工泪液和眼润滑剂市场中,主要产品有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透明质酸钠滴眼液等。公司在人工泪液和眼润滑剂中主要有兹养®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
根据IMS报告,2011年,公司在人工泪液和眼润滑剂的市场占有率为1.5%,位居行业第10位。未来5年,在干眼症的诱发因素增多造成患病率升高、患者对干眼症认知的提高等因素推动下,人工泪液和眼润滑剂市场预计2016年将达到近7亿元的规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7)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市场分析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属于其他眼科用药中的角膜修复类产品,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新建一条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剂生产线,完全达产后可年产1,060万支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53万盒,每盒20支,0.4ml/支)。
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年公司进行立项,开始进行临床前研究;2003年产品申报临床注册;年获临床批件,开始进行临床研究;2006年申报生产注册;2007年获生产批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眼用凝胶同属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制剂药品,两者在药用活性成份、药理作用方面相同,在剂型等方面存在差异。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已获取了《药品注册批件》,药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70293,无新药证书。
公司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具有较高的舒适度与良好的依从性。产品临床试验结论表明,在用药后舒适性方面,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具有舒适性良好的特点。相比其他角膜修复类产品,公司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具有更高的舒适度。此外,产品可满足习惯滴眼剂用药的患者需求,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良好。
②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的市场前景公司拥有产品发明专利,是国内目前独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的生产厂商,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
公司通过在行业中多年的专注与积累,凭借优良的产品质量已在眼科医药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在市场上的推广创造了有利环境。
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产品领域,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成功推出了速高捷®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与拓展,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加。凭借公司在角膜修复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公司已开始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的市场推广。
根据IMS报告,未来5年,在人口增长、角膜损伤患者增加、医保覆盖范围扩大等因素推动下,角膜修复类药物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6年将达到近5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市场的持续增长发展为产品推广奠定了基础。
来源:慧聪制药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