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内障的治疗 > 新闻详细

尖峰眼科周末课堂之白内障劈核技术的发展(二)

发布日期:2014-03-23   http://www.zgjsyw.com
导读: Fine的Crack and Flip技术并没有维持多久时间,1993年Kinihiro Nagahara在1993年西雅图ASCRS年会上介绍了一项全新的技术——Phaco Chop。这项真正的“劈”核技术更加依赖辅助器械的作用而并非超声乳化刻槽技术。在完成Chop之后,大部分的核块被移至前房中完成超乳,这令当时的医生觉得不安,很少人愿意接受该项技术。

来源:陈旭 尖峰眼科

    就像CCC历史上有日本眼科医生的身影,劈核技术发展上也有日本人的贡献

  Fine的Crack and Flip技术并没有维持多久时间,1993年Kinihiro Nagahara在1993年西雅图ASCRS年会上介绍了一项全新的技术——Phaco Chop。这项真正的“劈”核技术更加依赖辅助器械的作用而并非超声乳化刻槽技术。在完成Chop之后,大部分的核块被移至前房中完成超乳,这令当时的医生觉得不安,很少人愿意接受该项技术。

很快,Paul Koch以及Roger Steinert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改进,将当时的部分雕刻技术与Chopping技术相结合,成为大家所熟悉的Stop and Chop技术——其实就是Crack 技术与Chopping技术的混合体。

Stop and Chop技术

相比以往的雕刻或者刻槽技术,Chop技术需要更高的负压吸力(至少要50–80 mm Hg),而耗费超声能量相对较少,仅占原有30%-50%的能量。有意思的是,这时超声乳化技术又回到前房—虹膜时代——这一切与白内障手术技术囊内-囊外-囊内-囊外发展历时相似,技术发展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轨迹。而这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没有超乳仪器的发展,也不会有chop技术的发展。

如今有各种各种不同命名的劈核技术,然而基本的两类是垂直劈核法与水平劈核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1)水平劈核法:

将超乳针头部分埋入晶体核中并将后者固定,随后劈核器从前囊口下方伸至晶状体赤道部,自晶体赤道部边缘缓慢将劈核器带向超乳头,当达到中央部位时反向拉开两个器械,在水平平面上将两块核碎块完全分开。在这种技术中,超乳针头的裸露部分(无袖套遮盖部分)要比divide and conquer技术中暴露的更多,约要1.5-2mm。



(2)垂直劈核法(又称phaco quick chop)

该项技术由Vladimir Pfeifer(Slovenia)首创,随后经David Dillman 与Louis Nichamin改进,并命名为phaco quick chop。

当超乳针头完全埋入并固定晶状体核块后,将(通常有锐利头部的)劈核钩垂直伸入超乳针头旁的晶体核中心。之后将两种器械垂直拉开,超乳针头向上提拉核块对抗劈核钩的向下运动,最后在水平方向上反向拉开两个器械将核块分开。

与水平劈核法相比,垂直劈核法避免了将chopper伸到前囊膜下尤其是无法直视的赤道部。但是它只是适用于中等硬度核白内障,并不适合软核或者硬核白内障。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手术医生需要混合使用这两种技术以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向全国无数位爱心医生提问
(病情描述不能少于10字)
健康小提示:注意不要长时间持续疲劳用眼,保护好您的视力.

特别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