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眼科学术交流 > 新闻详细

干眼定义与诊断新视角:亚洲干眼协会共识报告

发布日期:2016-11-16   http://www.zgjsyw.com
导读:1995年,美国AAO将干眼定义为:“干眼是泪液缺乏或蒸发过度造成的泪膜功能紊乱,并引起眼表损害和眼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 2006年日本干眼协会提出的干眼定义是:“干眼是一种由多因素引发的泪液和角结膜上皮病变,伴随眼部不适和视觉功能异常的慢性疾病。”2007年国际干眼协作组将干眼定义为:“干眼是泪液和眼表的多因素疾病,可导致眼部不适症状、视觉障碍、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和对眼表有潜在损伤,伴有泪液渗透压升高和眼表炎症。”

干眼定义与诊断新视角:亚洲干眼协会共识报告


1
专家简介

梁凌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科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亚洲干眼协会成立委员会会员,第五届全国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眼科学命题组组长,中山大学眼科学临床技能考核考官。199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后一直在中山眼科中心从事眼科学临床工作,师从刘祖国、陈家祺教授。2007至2008年在美国迈阿密眼表疾病研究中心进行临床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师从国际眼表疾病学会主席、原Bascom Palmer眼科首席教授Scheffer Tseng教授。
从事眼科临床十余年,擅长角膜病和眼表病的诊治,专长角膜眼表手术,擅于对干眼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
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在国际上高水平SCI眼科学术期刊和国内眼科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11项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参与了8部国内外眼科学专著的编写。
2
专家导读
一、既往干眼定义:
1995年,美国AAO将干眼定义为:“干眼是泪液缺乏或蒸发过度造成的泪膜功能紊乱,并引起眼表损害和眼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 2006年日本干眼协会提出的干眼定义是:“干眼是一种由多因素引发的泪液和角结膜上皮病变,伴随眼部不适和视觉功能异常的慢性疾病。”2007年国际干眼协作组将干眼定义为:“干眼是泪液和眼表的多因素疾病,可导致眼部不适症状、视觉障碍、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和对眼表有潜在损伤,伴有泪液渗透压升高和眼表炎症。”

二、亚洲干眼协会提出最新干眼定义:

2015年,在亚洲干眼协会上,来自中、日、韩的15位眼表专家,其中包括我国的刘祖国、孙旭光、陈蔚、李明武、梁凌毅教授,共同商议了亚洲干眼的新定义,并由亚洲干眼协会全体委员讨论通过,将干眼定义为:“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特征为泪膜的不稳定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可伴或不伴视觉损害,并可能引起眼表损害。”(Dry eye is a multifactorial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unstable tear film causing a variety of symptoms and/or visual impairment, potentially accompanied by ocular surface damage.)
该新定义提出以下几个要点:

(1)泪膜稳定性下降是干眼发病机制的核心:多种危险因素可导致泪膜质、量以及动力学异常,从而影响泪膜的脂质层、水样层和黏蛋白层中的一层或多层,造成泪膜的稳定性下降,这也是干眼发病机制的核心。因此,维持稳定的泪膜是治疗干眼的关键目标。


(2)干眼的视觉障碍:干眼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可轻可重,轻者可能只影响眼部的舒适度,而重者可严重损害视觉功能。生活中,干眼病人会在某些时间段保持眼睛睁开,没有瞬目的涂布作用会使泪膜变得不规则,导致视力下降。因为视力是视功能最重要的参数,所以现在认为干眼是一种会影响视力的疾病。多种干眼的治疗方法志在提高泪膜破裂时间和视觉质量。


(3)炎症与渗透压在干眼中的作用:虽然亚洲干眼协会参与讨论的委员一致同意以往的观点,即炎症对于干眼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以及是干眼严重的后果之一。然而关于炎症是否应该被写进干眼定义中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大多数委员认为炎症并不是所有干眼患者的核心发病环节。例如在干眼中最常见的视频终端综合症(visual display terminal syndrome,VDTS),它的发生是由于瞬目减少、泪液蒸发过强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在这种类型的干眼中炎症并不是最重要的始动因素。因此,与会委员最终达成共识,炎症不需要被写进最新的干眼定义中。  

     

泪液的高渗透压曾被看作是评估干眼的一个理想指标。以往观点认为泪液蒸发过度和泪液生成减少会引发泪液渗透压的升高,但因关于泪液渗透压的研究结果差异性大,泪液渗透压检查对干眼诊断的特异性小,其在干眼诊断中的价值仍有争议,所以大会委员一致同意将泪液渗透压从干眼定义中去除。


(4)干眼是多因素疾病:临床医生应积极寻找病因。

三、根据最新干眼定义制定的干眼诊断方法:

亚洲干眼协会委员根据最新干眼定义讨论出了干眼的实用诊断方法:首先,一定要有眼部不适或视觉障碍的症状,同时泪膜破裂时间小于5秒可被诊断为干眼。 亚洲干眼协会报告中列举的一系列干眼症状评估问卷(如OSDI问卷等)都可有效对干眼症状进行评估,并且在新的干眼定义下可以在视觉损害评估方面提供额外有用的信息。


临床上大部分干眼患者为短泪膜破裂时间型干眼,表现为没有明显的泪液生成减少和角结膜染色,但伴有严重的干眼症状,这可能与年轻人的角膜神经过敏和泪液清除率不同有关。症状产生的可能机制有增加的高阶像差、功能性视力下降和神经痛。另外,也有证据表明调节过度、黏蛋白分泌不足也可能是其发生的原因。

四、干眼的治疗:
新定义提出正常稳定的泪膜对维持健康眼表的重要性,强调了泪膜的不稳定是诊断干眼的关键,因此治疗则应着重于泪膜的稳定性。新的理念催生了新型治疗策略:泪膜靶向疗法(Tear Film Oriented Therapy,TFOT)的概念。即临床上可根据干眼的不同类型 [水液缺乏型、短泪膜破裂时间型(短BUT型)等] ,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滴眼液以促进泪膜相应成分的分泌,最终目标是改善泪膜的稳定性。同时,控制炎症在TFOT疗法中也在部分患者中被提及。
           
五、展望:
新的干眼定义是对以往定义的扩展和修正。干眼最根本的致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该定义将随着人们对干眼认识的深入而不断更新。亚洲干眼协会希望在将来就干眼定义能够达成全球共识。协会还期待在临床中能出现更多客观敏感的诊断技术,帮助临床医生对干眼进行科学的分类,并进一步指导更精确的治疗。
3
原文摘要
【标题】:New Perspectives on Dry Eye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A Consensus Report by the Asia Dry Eye Society
干眼定义与诊断新视角:亚洲干眼协会共识报告

【作者】:Kazuo Tsubota,MD, Norihiko Yokoi,MD,PhD, Jun Shimazaki,MD,PhD, Hitoshi Watanabe,MD,PhD, Murat Dogru,MD,PhD, Masakazu Yamada,MD,PhD, Shigeru Kinoshita,MD,PhD, Hyo-Myung Kim,MD,PhD, Hung-Won Tchah,MD,PhD, Joon Young Hyon,MD,PhD, Kyung-Chul Yoon,MD,PhD, Kyoung Yul Seo,MD,PhD, Xuguang Sun,MD,PhD, Wei Chen,MD,PhD, Lingyi Liang,MD,PhD, Li Mingwu,MD,PhD, Zuguo Liu,MD,PhD

【摘要】:
在过去的20年,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临床上大部分干眼,尤其是视觉终端综合征患者的干眼,最主要的表现为泪膜破裂时间的缩短,又称为短BUT型干眼(short tear film breakup time type of dry eye,TFBUT type of dry eye)。短BUT型干眼临床特征为眼部症状很重,但是临床体征却很轻。不稳定的泪膜会影响视觉质量,其机制可能在于增加了高阶像差。基于以上发现,亚洲干眼协会提出了最新的干眼定义: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特征为泪膜的不稳定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可伴或不伴视觉损害,并可能引起眼表损害。这个新定义强调了泪膜稳定性在干眼中的关键作用。

向全国无数位爱心医生提问
(病情描述不能少于10字)
健康小提示:注意不要长时间持续疲劳用眼,保护好您的视力.

特别推荐医院